毗舍离怎么读-毗舍离游记攻略
1.释迦摩尼佛出生及出道成家
2.观音的道场在哪里
3.佛陀在世示现过神通吗
4.释迦摩尼的的诞生地在哪个城市?
5.印度佛陀之娼和佛教当中释迦牟尼佛,佛陀的关系
释迦摩尼佛出生及出道成家
佛母摩耶夫人夜梦六牙白象入住母胎后,即怀有身孕。
经十月怀胎,依印度当时的习俗,摩耶夫人返娘家天臂城待产,在许多的侍卫护送下启程,当行至蓝毗尼园时,见树林苍翠蓊郁、百花盛开,一切景物均极为清净殊胜而美好,当摩耶夫人手扶无忧树之枝叶,佛陀即于此时,于没有任何痛苦的情况下,由摩耶夫人之右胁诞生。佛陀诞生之时,有各种殊胜妙相与瑞兆产生,大地有六种吉祥之震动,帝释、梵天以各种化身示现,守护四周;天女散花,天众以天乐庄严,并以殊胜美妙之甘露沐浴佛身,诸天以殊胜妙好之甘露沐浴佛身之缘起,即为后世浴佛法会之由来。佛陀诞生后,随即于东、西、南、北四方各走七步,每走一步,地皆涌现宝莲承接佛足;世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说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三界皆苦,吾当安之。」以此为佛陀于世间示现成佛之缘起。
佛陀出生后便成为了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取名“悉达多”意译为“一切义成、一切事成”,王后摩耶夫人在悉达多太子出生后七天便去世了。太子由姨母摩诃波闍波提夫人(即后来的大爱道比丘尼)精心照料和养育。太子天资聪颖,幼年就通达五明、四吠陀(古印度传统思想),并且相貌英伟,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无人能及。17岁时,娶表妹耶输陀罗为妃,生下儿子罗睺罗。
虽然王族的生活优裕而舒适,但太子却并不贪恋这些世间的享受,太子曾由城之四门出游,见到生、老、病、、等现象以及修道的沙门,深感人生之苦痛与无常,遂萌出家修道之志。于十九岁,太子夜出王宫,自脱衣冠为沙门。初访毗舍离国求教,复至王舍城求道,但都没有得到解脱之境,遂至摩揭陀国伽耶南方的优楼频罗村苦行林,开始六年的苦行生活,当时净饭王派了五位侍者与太子一起修行。苦修期间,太子日食一麻一麦,虽至形体枯瘦,心身衰竭,但始终未能成道,遂出苦行林。当时,共修的五位侍者,误以为太子退失道心,遂舍之而去。
太子来到尼连禅河沐浴,接受牧女乳糜之供养。恢复体力后,至伽耶村毕钵罗树下,以吉祥草敷金刚座,东向跏趺而坐,端身正念,静心默照,降伏诸魔,入诸禅定。四十九日后,于十二月八日破晓时分,豁然大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世人尊称为“佛陀”(意为觉者),佛号“释迦牟尼”,时年35岁。由此因缘,毕钵罗树被称为菩提树。释尊降魔、成道的经过,皆由太子的侍者,即后来蒙佛教化而成道的大尊者优波离所见证。释迦牟尼佛成道时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指出一切众生皆具佛性。
观音的道场在哪里
道场含义一:原指佛成道之所。梵文Bodhimanda的意译,音译为菩提曼拏罗。如《大唐西域记》卷八称释迦牟尼成道之处为道场。
道场含义二:后借指供佛祭祀或修行学道的处所。如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分别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观音菩萨的道场。
道场含义三:佛教.徒诵经、礼拜、修.道的行为。
道场含义四:僧尼诵经超度亡人的法.会。
观音菩萨道场,名补怛洛迦。印度
印度 papanasam山
观音崇拜源于印度教的神妃派(SnktiSΜ)。梵,毗纽,湿缚是印度教的最胜三尊,湿缚的配.偶最受普遍的信.仰,她是毁灭与再造之神,隐为弥陀,为无量光,显为观音,为有限光。
补陀落迦即是观音所住的圣地,在印度河口的赦罪(Pa-panasam)岛上,每年不少善男信女,南来沐浴,希望圣地的泉水,能够洗去他们的罪孽。?
布怛洛迦山被定为现今印度西高止山南段,秣剌耶山以东的巴波那桑papanasam山,位于提鲁内尔维利(Tiruneiveli)县境。北纬8度43分,东经77度22分的地方。我.国藏族僧人多罗那他(公元1575——1⑥43)名著《印度佛教史》记载:优婆塞寂光、月官,曾到此山巡礼。
普陀
洛迦山
洛迦山西距普陀山5.3公里,呈锐长三角形,南北长约1.05公里,东西宽0.6公里,面积0.36平方公里。岸线长3公里,海拔97.1米。从普陀山远望如一尊海上卧佛。
普陀洛迦山上,有观世音宫殿。释迦牟尼佛在此山与观世音菩萨等无央数菩萨、声闻、天龙八部聚会说法。观世音菩萨除成就大慈悲外,还善能修持无量陀罗尼门,密放神通光.明。唐代玄奘法.师到印度时,曾到普陀洛迦山瞻仰观音圣地。《大唐西域》玄奘所记的布怛洛迦山,陡峭挺拔,一般凡人难以攀登,唯观自在菩萨往来于此。观自在菩萨常现自在天形,或涂灰外道,慰喻世人使其所求,得到满足。以何身得.度者,菩萨即现何身而为。
观世音菩萨在此山为无数菩萨、声闻、天龙八部说法外,还常随释迦牟尼佛到各地说法。如《十一面神咒心经》说:佛在室罗伐竹林道场,观自在菩萨与无量俱那庾多百千持咒神仙前后围绕。
浙江普陀山:唐大中元年(847年)始为道场,最早寺.庙建于858年。
西.藏
布达拉宫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经》说:佛在毗舍离,庵罗树园,大林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菩萨二万.人俱。时毗舍离国人.民遇大恶病。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以大悲心,怜悯一切,救济苦厄,俱到此国,住城门间,放大光.明,照毗舍离,皆作金色。毗舍离人,即具杨枝净水,授观世音菩萨。观世音大悲薰心说《破恶业障消伏毒.害咒》。《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至授记经》说:佛在波罗奈仙人鹿苑中,与大比丘二万、菩萨二千.人俱。西方极.乐.世.界观世音、大势至与眷属,如力士屈伸臂顷,至此世界。以大神通力,令此世界,地平如水、与八十亿菩萨前后围绕。
西.藏布达拉宫:藏传佛教最著名的观音道场,俗称“第二普陀山”,最早寺.庙建于581年。
其它知名观世音菩萨道场有:一、四川广德寺:位于“观音(三姐妹)修行故里”遂宁,始建于唐朝开元年.前(713年)。
二、河南香山寺:千手千眼观世音得道正果之地,在汉化佛教史上地位非凡,始建于东汉末期。
三、广东观音山:观音菩萨幻化三十六法.身之所,始建于盛唐。
四、辽宁北普陀山:位于锦州,占地面积27.26平方公里,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南望沧海,北望太极,紫气东来,福寿无边,它是观音菩萨在北方的显化道场,实为洞天福地,人间圣境。素有辽宁“第一洞天”关外“第一佛山”之称。
五、厦门南普陀:位于福建五老峰山下,全国闻名的寺.院,始建于唐末五代,明初复建,更名普照寺。
六、上杭西普陀:位于福建省西部,闽、粤、赣边区最大佛教圣地,始建于宋代。
七、洞头中普陀:位于浙江洞头区本岛之上,于1⑨88年开始扩建。
八、贵阳西普陀:原名白云寺,始建于康熙六年(1667年)以前。
九、香.港东普陀:位于位于香.港荃湾千佛山山麓的老围村,仿杭州市普陀寺建造。
十、海南南山寺:2005年举行“南山海上观音”开光仪式,始建于19⑨8.年。
此外,有说中.国热河承德的补陀洛寺,日本纪伊的补陀落,下野的日光岛,还有朝.鲜的洛山,都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
佛陀在世示现过神通吗
《贤愚经.降六师品》
佛陀在王舍城时,当时国王洴沙王信奉佛法,已得初果,常设上妙供物敬献世尊。但是王弟却受当时外道六师的蛊惑,倾家荡产供给六师所需,洴沙王屡劝不听,甚至命令其弟施设供物,筵请佛陀,王弟心怀排斥地回答:“我已有师,不能再承事瞿昙。”
王弟虽冥顽不化,洴沙王仍不心,还是再三苦劝,王弟逼不得已,说:“好吧!我将举办一次大宴会,谁都可以来参加,如果瞿昙要来,我也会给他吃的。”
宴会就要开始,王弟派人去请外道六师-富兰那迦叶、末迦梨拘赊梨子、删阇夜毗罗胝子、阿耆多翅舍钦婆罗、迦罗鸠驮迦旃延、尼健陀若提子等人,并请他们高居上座。
王弟还到洴沙王跟前告状,责怪佛陀不来,国王苦口婆心地劝弟弟:“如果不能亲自去请,也该找个人前去迎请才对!”
骄慢的外道六师
佛陀终于莅临会场,看见六师已高高在上,只好与弟子们次第而坐。佛以神通,令六师师徒忽而变成下座,六师察觉,面子实在挂不住,起身再往上座,可是不知不觉又变成下座,如此再三,六师无计可施,只好无可奈何地坐在下座。
接着就是洗手时间,王弟捧着水盆,请佛陀洗手,佛说:“先请你的老师洗吧。”六师伸手接水,可是不知为何,水就是下不来,王弟只好请佛先洗,次第而至,六师方得洗手。
进食前,王弟请佛陀祝愿,但是佛说:“我并非今日主客,应该由你的老师来祝愿才是。”六师正想开口,可是却说不出话,只能以手遥指佛陀,佛便祝愿,梵音声畅,众人法喜充满。
食物来了,佛陀照样要六师先吃,可是到口的食物,六师还是无法吃到,等到佛陀及僧众吃过,六师及其徒才得以吃到。
食毕,正是说法时间,佛依然请六师先说,如前一般,六师说不出话来,同时以手遥指佛陀,请佛说法。于是如来为众人说法,口出柔软语,畅演法性,应众生根器一一分别义理,在座诸人咸得开解,洴沙王弟得法眼净,其余的人,或得初果,或得三果,或发无上心,或住不退地,皆大欢喜。
魔王煽动报复怒火
一顿饭下来,外道六师满腹怒火,但又倍觉羞辱,事后六人分道扬镳,外求名师,各学奇术。
天魔波旬担心六人心志不够坚定,受此打击就不再为他宣布邪恶毒流,于是下到人间,在每一个人面前,幻化成其他五人的形貌,展现各种奇术,不管是飞行空中、身出水火、分身散体,百种变化,令所有徒众信心大增。
外道六师又聚在一起,愤恨难消地说:“我们的技能,不在瞿昙之下,只因前番之辱,众心离散;现在我等神术显变,更加高明难测,一定能湔雪前耻。走!我们去找洴沙王,要他当公证人,看看谁高谁低。”
洴沙王听见六师之言,不禁哑然失笑:“你们真愚痴,佛德弘大,神足无碍,你们此举,就如同萤火虫想和日光较亮、一滴水想和巨海比大,蚁堆想和须弥山比高。”
六师受魔王蛊惑,那听得进洴沙王的劝告,于是当着洴沙王面,下战帖,约定七日后要与佛陀一较高下!
洴沙王将六师的话转告佛陀,并愿世尊化伏邪恶,令六师改过迁善,佛说:“我知道了。” 洴沙王命人整地、竖立幢幡,庄严校场。第七日,洴沙王迎请佛陀时,得知佛陀已带着僧团,往“毗舍离”国去了。洴沙王便率领群臣赶赴毗舍离。
六师知道之后,我慢之心益加高涨,猖狂地说:“我就知道瞿昙智术浅薄,自知技不如人,故而潜逃外地。”六师并不就此甘休,也往毗舍离赶去。就同前次,六师也向毗舍离国王要求,愿在该国境内与佛陀较技。
毗舍离国王如实向佛陀请求,佛亦说:“我知道了。”
但是到了第七天,佛陀依旧带着僧团离去,往拘睒弥国赶去。六师气焰更嚣张,也急急往拘睒弥国赶去;而洴沙王、毗舍离国王也随后往赴拘睒弥国。
其后,如同前两次一样,佛又往越祇国、特叉尸利国、婆罗捺国、迦毗罗卫国,最后佛陀来到了舍卫国。其后随之而来的,除了外道六师及其徒众,还有各国君臣、百姓,群集舍卫国,将该国挤得水泄不通。
舍卫国国王波斯匿王,亦如前几位国王一般,应六师之请,求佛陀一显神技,佛陀还是说:“知道了。”
佛陀示现大神变
七日之后,正是大年初一,这天由地主国波斯匿王担任施主,陈设美食。佛进食毕,波斯匿四亲手奉上杨枝(相当于今之牙签),佛嚼完后,掷杨枝于地,忽然一株大树从地拔起,高五百由旬,枝叶云布,顿时开出大如车轮般的花朵,并结出瓶状果实,树的根茎叶均为七宝所成,光焰灿烂。果实美味,胜过天界甘露;芬芳之气,遍及十方。枝叶发出和雅之音,使一切大众心生喜悦。佛陀应机说法,众生心智开解,得果生天者,为数众多。
初二由优填王担任施主,佛陀于身之两旁,化成两座宝山,极为高巍,美妙庄严,众宝杂合,光辉耀眼,山中花果繁茂,发出微妙香味。其中一个山顶,有成熟的粳米,美味可口,想吃的人就去吃,众皆获得饱满;另一山顶则长出肥美的芳草,牛羊吃了也心满意足。佛陀更为众生开演甚深微妙法,得果生天者无数。
初三越祇国国王屯真陀罗供养佛,请佛漱口,佛将水吐在地上,化成宝池,周匝四边各二百里,以七宝庄严,五光十色,光明灿烂。池中八功德水,水底遍满七宝之沙,八种莲花,大如车轮,青黄赤白,红绿紫杂,香气芬馥,馨彻四方。大会之人见宝池奇妙,欢喜称叹佛陀功德无量!佛陀方便说法,尽增众生无上福业。
第四天,因陀婆弥王作殊胜施主,佛陀于当日示现神变,在宝池四方,每方出现八条渠道,从外绕流,注入池中。水流有声,其声清妙,发出五根、五力、三十七菩提分、八圣道分、三清净解脱、六种神通、六般若波罗密多,大慈大悲等各种法音。一切人等闻此法音,皆能知晓而领会于心,由此发心求取佛果。
第五天,梵达摩王供养佛陀。佛于是日,口中放出金色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光明所触,一切众生,三毒和五盖自然远离,身心极为安乐。诸比丘证得第三禅乐,众皆叹服,而对佛之功德生起信解。世尊为众生说法,一切有情皆发无上心,得果生天者无数。
第六天,毗舍离城诸人作施主,佛于是日,普令大会一切众生,心心相知,各各通晓应作善业,众人皆大欢喜。
第七天,由释迦种姓诸人供养,佛于当日,加持一切人等,各各化现为转轮圣王,并变化出七宝和王子千人。各国君王及臣子,得见如是荣华富贵,无不生起惊叹和无量欢喜!
六师溃败而
初八由帝释天供佛,陈设狮子座,请佛升座,帝释天为左胁侍、梵天王为右胁侍,大会一切人等静默坐定。佛陀以手按住狮子座,发出如大象吼音,顿时出现五大神鬼,将外道六师的座位托起击碎,金刚杵发出猛烈火焰,向六师头上掷去,六师惊怖逃遁,投河而。
六师的徒众跪在佛前,请求剃度出家,佛说:“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衣在身,皆成沙门。”之后,佛为说法,开示法要,由此彼等获得漏尽,断诸烦恼而成阿罗汉。
佛从全身八万毛孔发出光明,遍照虚空,每一光端,化现一朵大莲花,每一朵莲花上,复化现出一佛及诸大众围绕说法。众生目睹幻化奇观,皆生信仰。佛为众生说法,有的人发无上心,有的获得正果,进福增善者,为数众多。
其后陆续由梵天、四天王天、须达长者、质多居士、屯真陀罗王、优填王供养佛,一直到十五日由洴沙王担任施主,待众人皆已饱满,身心安乐,佛世尊以手按地,顿时显现十八地狱所有受苦的无量众生,各自说道:“我于往昔所造如是罪业,故受此苦。”一切人等亲闻此语,共睹惨状,心生悲痛而落泪,毛骨悚然而生惊惧!
释迦摩尼的的诞生地在哪个城市?
北印度迦毗罗卫城兰毗尼花园
释迦牟尼原名乔答摩悉达多,乔答摩是姓,悉达多是名,他出生在公元前六世纪中期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他是佛教的创始人,成佛后,被称为释迦牟尼佛.也就是如来佛.
兰毗尼花园(今尼泊尔境内)。释迦牟尼的诞生地。离此地西边14公里就是释迦族的古都迦毗罗卫城(现已不存任何建筑物。近年考古证明该地为迦毗罗卫城的遗址)。
梵名Sakya-muni,。意即释迦族出身之圣人。又作释迦文尼、奢迦夜牟尼、释迦牟曩、释迦文。略称释迦、牟尼、文尼。意译作能仁、能忍、能寂、寂默、能满、度沃焦,或梵汉并译,称为释迦寂静。又称释迦牟尼世尊、释尊。即佛教教祖。略称为:佛陀。其称号之原由,见于佛本行集经卷二十观诸异道品、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二十、阿毗昙八犍度论卷三十等。
释尊为北印度迦毗罗卫城净饭王之太子。母摩耶夫人为邻国居利族天臂城主之女。
摩耶夫人将分娩之前,依习俗返娘家天臂城待产,途中于蓝毗尼园小憩,即于无忧树下产子,即是释尊。据修行本起经卷上降身品载,释尊诞生时,行七步,举手言(大三·四六三下):‘天上天下,唯我为尊;三界皆苦,吾当安之。’ 太子还宫后,命名悉达多意译为一切义成、一切事成。摩耶夫人于分娩后七日去世,太子遂由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抚育成人。据佛本行集经卷十一习学技艺品、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三等记载,太子少时随从婆罗门毗奢蜜多罗学习文艺,随羼提提婆,学习武技,皆悉通晓。及长,迎娶天臂城主善觉王之女耶输陀罗为妻,生子罗侯罗。
此后释尊一度返故乡迦毗罗卫城,归依者众,如异母弟难陀、子罗侯罗、堂弟提婆达多、理发匠优波离等,皆剃发出家。又为舍卫城须达多长者说法,长者于舍卫城太子只多所赠园林中建立大精舍以献释尊,供长期安住弘法。舍卫城国主波斯匿王亦于此时归依。及净饭王驾崩后,释尊再度回国。后姨母波阇波提、妃耶输陀罗等亦剃发出家,此为比丘尼教团之始,波阇波提则为佛教教团第一位比丘尼。此后释尊巡历印度各地说法布教,无论贵女,悉施教化。其教法予印度文化及宗教影响甚钜。
释尊在世之最后一年,离摩揭陀国,北渡恒河,经毗舍离至波婆城受金工纯陀之供养,因食苏迦拉摩达伐而罹病。临终前于拘孙河作最后之沐浴,复至拘尸那揭罗城沙罗双树林,头北面西呈吉祥卧。夜半,释尊将舍寿前,对诸弟子作最后之教诫,而后平静入灭。
印度佛陀之娼和佛教当中释迦牟尼佛,佛陀的关系
这个典故叫“庵摩罗女皈依佛陀受五戒”。中文翻译如下:
佛陀到达毗舍离国的时候,各地的比丘弟子中有不少的人都赶来跟随佛陀,佛陀带领着他们,就在毗舍离国开布教的工作。
有一天,住在毗舍离国城内的一位女子,名叫庵摩罗,是当时有名的美人,而且家财万贯,拥有良田奴婢不知其数,当她听说佛陀和比丘们光临到毗舍离国的时候,她很欢喜的乘着宝车,带着侍女出迎佛陀和比丘。
佛陀过去就知道庵摩罗女的名字,人家都说她的魅力很大,现在远远的看她乘着华丽的马车,打扮得花枝招展,佛陀就告诉诸比丘说道:
“诸比丘!你们看到前面来了很多的女人吗?那个坐在车上的美女,她的聪慧丽色,很能燃起修道者的爱情之念。你们此刻要正心,用内省的工夫,观察无常、苦、不净、无我的真理,不要把自己的心给她夺去。”
庵摩罗女走到佛陀的座前,佛陀和比丘们端坐在树下,庵摩罗女下车一看,佛陀的慈容,那佛陀的威德之光,顿时将她娇媚的态度除去,她带着纯真的心情恭敬的以首接地,顶礼佛陀说道:
“佛陀!请慈悲接受信女庵摩罗的顶礼。”
佛陀等她礼拜以后,叫她坐在旁边,佛陀说道:
“庵摩罗!你的心很纯真善良,表现到面容上来的也是美貌端庄。你年龄很轻,积有财宝,具有女德,更增加你的美丽。而且,听说你很信仰我的正教,真是难能稀有的事。男人有智慧,乐好正法,这没有什么稀罕,但女人意志比较薄弱,虚荣心重,爱欲情深,而能信仰正法,这真是可贵之至!
“在这个世界上,法喜之宝充满在人间,但是那被一般人追求着的财和色,并不是不坏的宝,正法才是永远不变之宝。赫赫威名的英雄,病的时候就会失去他的威武;青春的年华,也是向着年老和亡之途而去。修道的人才会处理生命,才不会给无常老侵害。
“有爱的欢聚,就有别离的痛苦,不爱的在我身边而不离开,世间上的万事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的心意,只有把正法长存我们的心中,才真正能听我们的话。靠住正法的力,才能离开与生俱来的苦恼。女人要坚强起来,精进正法的道行,努力正法的事业,不要为女人的弱点打败,要紧的是能有向女人的弱点挑战的精神!”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