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渭河现状

2.想知道: 西安市 渭河生态景观区 在哪

3.西咸一体化的生态景观

4.泾渭分明不是虚构,是实实在在景观,无人机观察渭河如何干掉泾河

渭南渭河生态公园简介_渭河公园生态治理

泾河和渭河属于黄河水系。

一、泾河的风景名胜:

泾河流域分布较多历史遗迹,自然景观丰富。泾河上段有花果山水帘洞、马刨泉、彬县大佛寺、公刘祠、柳毅庙、隋牛弘墓等历史文化资源。中段有东庄水库与世界级的水利风景区。

下段有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的郑国渠,历代修建的汉代白公渠,唐代三白渠,宋代丰利渠以及民国李仪址先生修建的泾惠渠,这些水利工程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引泾灌溉工程技术的演变,是中国的“天然水利博物馆”。

二、渭河的文物古迹:

渭河流域的彩陶、青铜遗存就极为典型。甘、青一带出土了丰富、精彩、数量最多的彩陶,可以称为中国彩陶博物馆,如大地湾出土的陶鼓,被誉为“天下第一鼓”;极具代表性的人面彩陶瓶,反映了五六千年前人们的理想。

由已知资料推断,国内出土的最早彩陶就在大地湾,彩陶起源于渭河流域。

泾河的环境治理及渭河的生态区建设:

一、泾河的环境治理:

1970年以来,黄土高原开展了一系列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大规模人工造林、封山放牧区、梯田、拦沙坝等水土保持措施。

1999年起,政府正式实施退耕还林(草)政策。

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河水源保护区条例》,加强了对泾河源头的保护工作。

经过多年保护工作,2021年,泾河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与十三五初期泾河水质恶化明显的情况相比,水质改善明显。

2022年4月,泾河干流水质检测结果为优。

二、渭河的生态区建设:

2016年1月,陕西省政府设立了渭河生态区,从渭河甘陕交界到潼关入黄口,沿渭河堤防两侧向外按城市核心区200米、城区段1000米、农村段1500米进行控制,对渭河进行全面、系统保护。

同时,建设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基地、滨水休闲及体育健身休憩区、滨水综合产业中心、综合集散服务区,建成渭河沿岸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相连、产业集群发展、基础设施完备的特色生态区。

陕西渭河现状

未来,陕西杨凌的城市 景观 建设将以渭河生态综合治理为重点,在五年内改善渭河水质、完善生态建设,建设河滨公园及湿地保护区,进而打造一片美丽的江滨水景,营造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以旅游、度假、休闲、商住和科教为主,适宜居住的花园型生态都市新区。

杨凌地处渭河陕西段中上游地区,渭河流经区域长11.8公里。杨凌与西安市周至县和宝鸡市眉县隔河相对。杨凌周至段渭河以及渭河两岸的杨凌示范区、周至县沿河区域,被称为“一河两岸”,是杨凌城市景观建设的重点区域。

想知道: 西安市 渭河生态景观区 在哪

1.污水排放现状

渭河横贯关中地区,已经成为关中地区的排污河,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直接排入,使渭河深受其害。从2007 年监测资料来看,渭河水不仅作为饮用水源己经不可能,作为农业灌溉用水也受到严重的威胁,而且干流水体鱼类等水生生物已经基本绝迹。渭河不仅基本丧失了它原有的功能,还影响到黄河的水质。关中地区入渭排污口及排污状况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渭河流域关中地区排污口及排污状况统计表

2.面源污染

区域面源污染主要与降雨径流过程、土地利用、植被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渭河水系水质污染主要来自点源污染,即城镇工业及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所致。由于没有对河流面源污染状况做详细调查监测,在此仅对能够产生面源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作出分析。

(1)与该区的水土流失密切相关,经多年治理后,年产沙量5529 万t,占全省7.4%,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998t/km2。

(2)与土壤背景值有关,渭河流域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及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1%、0.08%、49PPM、7.4PPM、155PPM,含量都稍高于全省的平均值,西安市耕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为最高,依次是宝鸡、铜川、咸阳、渭南等市。

(3)与农药化肥的使用状况有关,据统计,渭河流域农药年总使用量为4728t,亩均使用量0.279kg,高于全省亩均使用量的81.2%;化肥年总使用量341.5 万t,亩均使用量128kg,高于全省亩均使用量70.2%。农药亩均使用量西安市为最高0.348kg,依次是渭南、咸阳、宝鸡、铜川。

(4)与大气污染和酸雨有关,据监测,1995 年渭河流域7 个市县SO2 年均值为0.085mg/m3,日均值范围为0.003~1.130,超标率14.1%。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只有铜川市,出现在冬季;1995 年关中地区降水pH 值范围为4.35~9.35,全年采集酸雨总量占采水总量的2.75%,酸雨样品占总雨量的2.0%。关中仅在西安和渭南两市出现酸雨。

(5)与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有关。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如陡坡地的开垦,森林覆盖率的降低,人类活动的加剧等,都会使面源污染负荷量增大。目前渭河流域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林地和草地的总面积呈锐减的趋势,由于耕地的减少,坡地开垦增加,关中地区大于25°陡坡耕地有124.94hm2,占到耕地面积5.8%,其中宝鸡地区陡坡耕地占到17.1%,陡坡地开垦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渭河水系水质的恶化,导致渭河流域土壤性能下降等。

渭河流域水质现状

1.河流水质现状

(1)断面选择

选择了渭河干流陕西段的6 个监测断面(拓石、林家村、咸阳、耿镇、华县、潼关吊桥)、支流8 个监测断面(黑河黑峪口、沣河入渭口、灞河马渡王、泾河张家山、景村、北洛河吴起、交口、状头)作为评价断面,控制河长493km。

(2)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

依据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 表1 中的24 个指标。

(3)评价结果

北洛河水系:评价河长541.4km。全年平均Ⅳ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58.8%,劣Ⅴ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41.2%。主要超标项目氨氮、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等。

泾河水系:评价河长为222.5km,全年平均Ⅴ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72.6%,劣Ⅴ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27.4%。主要超标项目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等。

渭河水系:干、支流评价河长总计524.7km。全年平均Ⅰ~Ⅲ类的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35.0%;Ⅳ~Ⅴ类的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29.4%;劣Ⅴ类水质河长占评价河长的35.6%;主要超标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

2.功能区达标评价

渭河流域:2007 年参加评价的水功能区22 段,评价河长1288.6 km。

按个数评价达标率全年平均31.8%;累计河长达标率全年平均14.3%。见表2。

表2 渭河流域按功能区评价统计表

在评价的22 段水功能区中一级区6 段,河长527.6km。按个数评价达标率全年平均16.7%;累计河长达标率全年平均13.6%。超标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

在评价的22 段水功能区中二级区16 段,河长761.0km。按个数评价达标率全年平均25.0%;累计河长达标率全年平均14.7%;超标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

污染原因分析

1.河道生态水量不足

渭河流域降水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年内6-10 月集中了全年60%的降水和70%的径流。渭河流域关中地区自产径流约70 亿m3/a,扣除汛期水量,仅余20亿~30 亿m3/a 水量,从渭河年取地表水约20 亿~25 亿m3,其中,渭河宝鸡峡林家村引渭工程近10 年平均年取水量4.83 亿m3,占河道水量的49.07%(见表3)。因此平时河道生态水量甚少,河流稀释净化能力较低。

表3 渭河林家村引渭工程近10 年引水量

注:年引水量=年径流量-断面下游实测年径流量.

从表3 看出:1995 年以后,尽管年径流量逐年减少,但年引水量并没有减少,且有增加的趋势,造成河道的生态水量大幅下降,致使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得不到稀释和降解,从而说明河道生态水量的不足是1995 年以后污染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2.化肥农药使用不合理

据资料分析,渭河流域宝鸡市土壤养分失衡的问题一直比较突出,有机肥施用量偏低,而超高量使用氮磷肥料,使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土壤板结、耕层变浅、保水保肥性能差等现象日趋严重;且由于大量使用廉价低质的氮肥和农药,以及氮、磷、钾肥施用不成比例,因而使氮肥溶解而被冲入水体造成污染。

3. 用水量加大造成污染型缺水

由于用水量加大而污水处理能力严重不足,造成水质型缺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用水量的增大,排入江河的废污水量不断增加。据《陕西省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普查登记报告》资料,渭河废污水年排放量达7.71 亿t,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渭河水资源严重不足,污径比不断增大,自净能力下降,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渭河,大于渭河本身的环境容量,使得渭河几乎失去了自然稀释净化的功能。

4.水土流失问题

渭河流域多年平均输沙量达4.58 亿t,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面污染加剧。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还严重地威胁到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

保护对策

1.保证河道生态需水量

从分析可知,渭河宝鸡林家村断面以上引水量与下游断面河流径流量之比不断上升,致使渭河径流量锐减,环境容量丧失,污染加剧。因此通过农业节水灌溉减少引水量,提高河流径流量,在近期内使河流径流量提高,以改善渭河水质,减轻治污压力。同时,关中平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南北山地森林、丘陵的补给。因此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营造水源涵养林以增加渭河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量,从而保证河道生态需水量。

2.加强面源污染控制

(1) 推广、采用各种类型的“持续农业”耕作法,减少土壤侵蚀,使排入渭河的泥沙沉积物减少,从而减少化肥中N、P 流入水体的量,防止渭河水体富营养化。

(2) 完善农田灌溉方式,采用喷灌、滴灌、渗灌等新技术以及肥料与水混合的灌溉技术,节约灌溉用水,节省肥料,防止水体污染。

(3) 改善施肥方式,减少肥料流失。

(4) 加强土壤和化肥的化验和检测,科学定量施肥。

(5) 调整化肥品种结构,加强开发生态肥料与农药,开发和推广土壤及作物的固氮、固磷技术,鼓励使用有机肥,减少常规化肥、农药的使用量。

(6) 加强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增加地表覆盖,实施湿地恢复工程,保护生态环境,避免水土流失及肥料流入水体。

3. 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及其污染控制

渭河流域造纸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是造成COD 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

(1)通过工业布局、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的调整,淘汰排污量大的重点污染企业和产品。

(2)对重大工业污染户严格实行限期治理。对机械、电力和造纸工业等,其污水必须治理达标后方可允许排放。

4.实施生物生态治理

渭河沿岸的中小城镇和农村排放的城镇生活污水,也是渭河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根据中小城镇和农村的基本现状,首先考虑采用荒地、废地、劣地以及坑、塘、洼,建一废水土地处理系统和废水稳定塘系统等多种形式的处理系统,以低成本、有效的控制水质。这种经济、简易、节能的处理技术,如果与当地的生态农业相结合,形成污水回收与再用的生态农业就可以实现污水的无害化和资源化,达到生态治理的目的。

5.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保护水环境应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综合利用的方针。对于将来可能产生新污染的新工业,首先要严格控制兴建,污染不重的要从预防为主,是工业污染物要在生产过程中解决;其次对污染物进行综合利用;再次就是进行污水处理,根据河段和行政区域情况把污水处理到一定程度后排放。

6.总量控制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既污水处理设施、生物措施和水利措施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合理利用各种水环境的稀释自净能力,将过去的排放浓度控制改为总量控制。结合各水功能区、各行政区,及时对流域内的各种水体进行监测,逐渐做到从根本上解决污染。

西咸一体化的生态景观

西安渭河生态景观区位于西安市北郊渭河岸边,市民如果从钟楼驾车前往,大约只需约半个小时即可到达。目前,景观区共设置5个出入口。在出入口附近的堤顶道路上规划了停车位,可供市民停车。?

市民也可在西华门十字乘坐238路公交车,到东晋桃源站下车后,沿着东晋桃源西侧的小路一路向北即可到达目的地。?

5个出入口从西到东分别为:生态林入口(清水庄园附近)、草滩六路入口、东晋桃源西侧入口、明光路入口、渭灞交汇入口(北辰大道向北至辛王公路向东至灞河西堤,

另外,据西安晚报报道:西安渭河生态景观区5月1日起免费向公众开放。?

附一篇西安渭河生态景观区的介绍供你参考,也祝你五一节快乐!

经过近4年的综合整治,由曾经的烂河滩华丽转身为西安最长的绿化景观长廊的西安渭河生态景观区将于5月1日起,免费向公众正式开放。?

这里为西安人均增绿2.1平方米?

据渭河西安城市段综合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处综合部副部长黄国强介绍,景观区全长22.2公里,绿化面积1.2万余亩,生态水面2000余亩,是西安市以堤、林、水结合的最大生态景观区,该景观区共为西安人均增绿2.1平方米。?

景区分为“三带”、“五区”:“三带”分别为河滩景观带、滨河大道景观带和绿色长廊景观带;“五区”由西至东分别为“河口风貌区、水泽田园区、休闲度假区、都市休憩区和湿地保护区”。?

夏季可来千亩荷塘赏荷?

河滩景观带有绿地1600亩,湖面800亩、荷花塘1000亩。据悉,景观基本达到对外开放要求,“五一”期间市民可免费来这里游玩。?

在位于渭河大堤内,银武高速、机场高速桥两侧,毗邻渭水,规划了2580亩荷塘,建成后将成为西安面积最大的荷塘,目前近1400亩栽植了荷花。河滩上160亩的芦苇荡、800亩的湿地和3个人工湖将在夏季呈现在市民眼前。?

同时,依托挖沙形成的水坑,景观区内共建有开阳湖、牛郎湖、天枢湖等生态湖面14个,占地面积约2000亩。其中,天枢湖是最大的生态湖面,占地面积为100亩。?

建有七千余亩景观长廊?

西安市渭浐河城市段管理中心副主任冯迈民介绍说,在渭河大堤外的200米范围内,西起西咸交界,东至灞河入渭口,占地面积共计7117亩的绿化景观带,设置了银杏林、栾树林、葡萄园等10处不同类型的园林,共栽植树木百余种,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景观长廊。?

特色景观?

这些景点别错过?

渭水传说雕塑?

雕塑长22.2米,高6.9米,位于滨河大道临水段,由夸父逐日、禹王手持耒耜凿泉、神农遍尝百草这3个发生在渭河流域的典故所构成。?

古城台?

城台依托丝绸之路第一桥——横桥遗址修建。长20米,宽20米,高8米。通过树阵广场的排布模拟兵马布阵,中央城台摆放战鼓、战旗,再现秦汉辉煌的古战场景观。?

百果林?

占地面积300余亩,共栽植3000余株果树,由桃园、樱桃园、葡萄园等组成。园内还将人工放养小动物或借助生态环境吸引动物的方式,营造一个纯生态的自然野生环境,满足游人观赏、采摘、体验田园生活的需求。?

镇河水牛?

高2.66米,长4.6米。渭河历来多灾害,传说大禹治水时,每整治好一条河流就会抛下一只铁牛以镇水怪。两只镇河水牛目前分卧于福银高速西侧和灞河入渭口,神态逼真。?

霍去病出征雕塑?

位于横桥东侧。据史料记载,霍去病北击匈奴,曾过横桥出征。

泾渭分明不是虚构,是实实在在景观,无人机观察渭河如何干掉泾河

规划区分布有村庄用地、生态林地、湿地和度假休闲用地,以及石化工业用地、渭河电厂和秦宫遗址用地等,现状建设比较少。

规划区外围西安和咸阳城区段已经基本建设成型。咸阳段主要以居住、办公和商业用地为主,并形成较好的城市滨河景观效果;西安段主要以生态湿地、农场和观光农业为主,其余多为民房和空闲地,外围还分布有汉城遗址、五陵塬保护区、草滩农场等。 功能分区:西部城市滨水景观区、中部秦、汉文化产业园区、东部休闲度假区。

用地布局:规划在西部滨水新区形成金融中心,中部建设秦、汉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遗址公园和风景林地,东部以居住、休闲度假、、购物为主。 ①景观结构:规划渭河城市景观带在空间格局上将形成“五心一轴一廊加一环”的总体框架结构。

“五心”是指涝渭湿地景观生态中心,沣渭湿地景观生态中心,灞渭湿地景观生态中心和泾渭湿地景观生态中心,遗址公园绿色景观中心。

“一轴”是以渭河生态景观为核心的,包括城市滨水地区综合服务功能的东西向线性发展轴一水轴;同时也是一条以渭河为依托的,水绿相映的景观绿化主轴带。

“一廊”是指中部以遗址公园为依托的南北向景观廊道(绿廊)。

“一环”是指渭河沿岸宽度不等的生态风景林带,起到“河在绿中”的大绿景观效果。此类绿地强调环境的自然生态属性,是维系整个规划区生态平衡的重要缓冲区和绿色过渡带。在规划时应坚持以乔木为主体,乔、灌、草、藤、地被相结合,增加林带绿量,使有限的绿地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②人文景观规划:形成三条城市主脉——“水脉”、“绿脉”、“文脉”

“水脉”——是依托渭河河道南北两岸的滨水岸线而自然形成的,是体现城市“水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

“绿脉”——是依托渭河两岸的生态防护绿地、湿地景观、公园绿地等形成的,是整个区域的生态基础和环境支柱。

“文脉”——可称作一条凝聚城市历史人文信息的主脉线索,用以串联沿线的秦文化、汉文化、唐文化,是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和展现。 形成中心河道开放空间、绿带开放空间、功能组群开放空间三个层次。

规划区划分为风貌协调区、风貌控制区、自然风貌区三大区域。

风貌协调区:主要位于渭河防洪治导线南北各500-800米以外。

风貌控制区:主要位于渭河防洪治导线南北各200-500米范围内,区内以人工景观和自然生态绿化相结合的景观环境为主。

自然风貌区:主要位于渭河防洪治导线南北各200米范围内,区内多以自然生态林地、湿地为主,局部地段采用人工造景的方式与自然生态景观相协调,景观营造要突出秦汉文化主体。

《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方案中提到,经过5~10年的开发建设,西咸新区将成为大西安的都市核心区。渭河将成为大西安的中心水带,形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开发示范区。

新区东西横贯50公里

近年来,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湖北武汉新区、河南郑汴新区以及重庆两江新区等城市扩展板块快速崛起,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西咸两市接合部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大,通过高起点规划建设西咸新区,有条件将其发展成为一个现代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新兴产业聚集的城市板块,成为我省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增长极和加快城市化新的支撑点。

根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SZF决定设立西咸新区,确定范围为西安和咸阳两市接合部,以渭河为中轴线,西起规划中的西咸环线,东至泾渭交汇口,东西横贯50公里、南北扩展5~10公里的整体板块。

渭河将成西安的城中河

据了解,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战略规划总面积为9036平方公里,现状总人口965万人,到2020年总人口1280万人。其主城区范围北至泾阳、高陵北交界,南至潏河,西至涝河入渭口及秦都、兴平交界,东至灞桥区东界,总面积1280平方公里。西咸新区将成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支撑区,把西咸两市联接为有机的整体。

从构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大视野来看,渭河将是未来西安的城中河和中心绿带。按照方案要求,经过5~10年的开发建设,西咸新区将成为大西安的都市核心区,形成西安大都市圈之中渭河百里生态景观长廊横贯东西、秦汉历史文化景区一脉相连、现代制造和生物产业集群化发展、人居环境适宜优美的城市特色功能区,形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在西部具有强大积聚和辐射带动功能的一体化开发示范区。

沣渭新区

突出城市特色功能

沣渭新区位于渭河以南,老西宝公路以北,东接西安市西三环,西接规划中的西咸绕城新线位,规划总面积195平方公里。

该区域是西咸两市中心城区距离最近的接合部,也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向西拓展的重点区块,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重点打造城市特色功能区和生物产业聚集区两大功能区,建设西咸都市圈人居环境最为适宜优美的新型都市商务中心和西部地区重要的生物及环保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

●城市特色功能区

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集聚功能为重点,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智能电器、微电子制造等高技术产业和总部经济、物流配送、住宅产业等现代服务业,打造沣河“大水大绿”生态景观,力争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700亿元。

●生物和环保产业聚集区

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环保节能和精细化工产业,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的生物和环保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

泾渭新区

着力打造精品景区

泾渭新区位于渭河以北,西咸北环线以南,西到老咸宋公路,东至西咸分界线,规划总面积305平方公里。

该区中间地带为五陵塬保护区,四周有较大的开发建设空间。将重点按照空港产业园、历史文化聚集区、现代产业聚集区三大功能区进行打造,建成西部最大的临空产业园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秦汉历史文化集聚区和西部地区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70亿元。

●咸阳空港产业园

该区是西北最大的航空货运集散地,是我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物流园区之一。以临空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航空物流、大型飞机改装及维修、航空服务和运输等产业,到2020年生产总值将达到100亿元,人口达到20万人,建成西部最大的临空产业园区和国际知名的航空产业城。

●五陵塬历史文化聚集区

坚持保护优先,着力打造精品景点景区,重点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休闲、生态田园观光等产业,建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秦汉历史文化集聚区和生态宜居新区。力争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达到70亿元。

——现代产业集聚区。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积极发展机械加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现代制造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加工等生态产业,适度发展风力发电设备、太阳能发电设备等新兴产业。力争到2020年生产总值达到300亿元。

渭河景观带

构建百里生态长廊

以渭河为轴线,西起涝渭交汇口,东至泾渭交汇口,南北两岸延伸800~1000米,规划面积108平方公里。该区是西咸都市圈重要的生态景观带。将以河堤建设、河道治理、生态绿化、景观打造为重点,积极开发渭河沿岸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构建横贯东西的百里滨河生态长廊。

涉及两市人口51万

本报讯《西咸新区规划建设方案》明确了西咸新区规划控制范围560平方公里,在2016~2020年的全面提升阶段,生产总值将达到1500亿元左右。

西咸新区的规划范围为,以渭河为中轴线,西起规划中的西咸环线,东至泾渭交汇口,北至西咸北环线,南至310国道西宝线,东西约50公里,涉及西咸两市6个县(区)、22个乡镇(街道办),总人口51万人。规划控制范围560平方公里。

按照方案中提到的西咸新区发展目标,2010~2015年为启动实施阶段,重点推进核心功能区建设,构建相对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网络,增强对要素资源的吸纳能力,形成初具规模的产业体系,“两区一带”基本建成,实现生产总值比2009年翻两番,达到600亿元左右。

2016~2020年为全面提升阶段,开发建设重心由核心功能区逐步向其他区域延伸,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健全、产业优势突出、环境优美宜人的西咸都市圈最佳人居区和重要经济增长极,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重要的生物产业集聚区和生产性服务业集中区,实现生产总值比2015年再翻一番,达到1500亿元左右。

接受省市双重领导

本报讯记者昨日获悉,我省将在省级层面成立西咸新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整体规划、统筹对外招商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

在成立西咸新区建设工作委员会的同时,设立沣渭新区和泾渭新区两个管委会。沣渭新区管委会受西咸新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和西安市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以西安市政府为主,西安市政府为建设责任主体;泾渭新区管委会受西咸新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和咸阳市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以咸阳市政府为主,咸阳市政府为建设责任主体;两个新区均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

目前,沣渭新区管委会已先行设立了规划建设、综合行政等4个工作小组开展各项筹建工作。

支持组建投资开发公司

●财政金融

设立西咸新区建设专项资金,并争取各金融机构的配套,专项用于西咸新区重大或标志性基础设施、渭河生态景观打造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省级其他专项资金也给予适当倾斜。支持两个新区管委会分别组建投资开发公司,争取发行10~30亿元企业债券和银行贷款支持。

●土地

西咸新区建设用地指标纳入省级土地调控计划,由SZF统一进行调剂。充分运用城乡统筹建设的先行先试权,积极开展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探索有效的土地流转方式和补偿机制。

●投资

优先布局东部产业转移项目,大规模进行招商引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适宜在关中布局的产业项目,优先在新区内安排。凡能够在新区建设的项目,原则上不在其他区域布点。

●法律保障

方案中提到,我省将做好《西咸新区建设条例》制订的准备工作,并选择适当时机提请省大人常委会审议。

西咸新区今年启动建设

2002年,西咸一体化开始试水。

2006年,两地电话并网。随后,西咸大道等路网建设,成就两地交通动脉畅通。

2009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复颁布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使地处亚欧大陆桥中心,处于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战略要地的西安,一跃成为与上海、北京并肩,由国家布局打造的国际化大都市。

2009年11月,省发改委主任向省人大常委会作了关于《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西咸一体化有关情况的报告。

从2010年开始,西咸新区建设将进入启动实施阶段。

2014年1月6日,国务院发布国函〔2014〕2号文件,正式批复陕西设立西咸新区。至此,西咸新区正式成为国家级新区,是中国的第七个国家级新区。

大家好,今天怀着激动的心情,为大家介绍陕西一处自然景观。这个景观现在很不容易看见了。本人也是第三次探访才有幸一见。

中国有个成语叫做“泾渭分明”,用来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例如对待同一事物表现出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呢?原来“泾渭分明”来源于陕西的一处自然景观。这里的“泾”,说的是泾河,发源于宁夏六盘山;“渭”指的是渭河,发源于甘肃,经陕西注入黄河。渭河是黄河第一大支流,而泾河是渭河第一大支流。

两条河的交汇点,位于西安市高陵区。由于两条河含沙量不同,呈现出一清一浊,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观。这个现象被古人观察到,就有了一个成语“泾渭分明”。

这个景观之所以难得一见,是因为在大部分时间,两条河的含沙量如果差异不大,或者下过雨,那么看起来都是浑浊的,没有清晰的界限。我们前面去了两次,拍出来的都是黄黄的,以至于我们怀疑:这个景观今天已经消失了。

后来经过当地人提醒,才知道只有在枯水期,连续一段晴天以后,机缘巧合可以看到。这是我们昨天航拍的画面,可以看到,渭河水相对浑浊,泾河相对清澈,呈现了清晰分明的界限。可以说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但是有意思的是,两条河到底是哪条河清,哪条河混,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说法。春秋时期,《诗经》有“泾以渭浊”,故有人认为在春秋时代是“泾河清,渭河浊”。

唐代唐诗中杜甫有“浊泾清渭何当分”等诗文,其诗中有7次提到“清渭”,4次说到“浊泾”, 宋代也有类似的记载。我们不应该怀疑古人的观察能力,当时他们观察到的,是渭河清,泾河浊,和春秋时期截然相反。

而到了清代,陕西巡抚秦承恩,对泾渭进行考察得出了“泾清渭浊”的结论。和唐宋时期又是截然相反。

我觉得, 应该是 历史 上不同时期,因为自然条件的变化,泥沙含量不同,呈现的结果不一样是正常的。就这个时代来说,应该是整体上泾河清一点。

未来如果渭河生态环境进行治理。两条河或许都会非常清澈。到那时候,或者这个成语中的景观也就消失了。

很多人看的这个景观周围光秃秃的,很奇怪。这么一个好的IP,为什么不利用起来做一个景区呢?

主要原因,恐怕是这个景观季节性太强了。能真正欣赏这个景观的季节,一年可能不超过四五个月。大部分时间都不是清晰的界限。

还有就是这个景观欣赏起来比较困难。航拍是最佳视角,地面上,总是差一点感觉。目前最简单的就是在河边增加一个几层楼的瞭望塔,可以登上去俯瞰风景。

还有很多人建议增加热气球,摩天轮等观光方式。热气球在渭河上面,总感觉安全还是有一些隐患。摩天轮的出现,或许会破坏风景的意境。

所以说,这个景观说起来非常知名,但是真的 旅游 利用,难度非常大。如果读者朋友有好的建议,可以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