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阳花果山旅游攻略最新消息,宜阳花果山旅游攻略最新消息新闻

花果山即地处宜阳县西南部的女儿山,俗名石鸡山,亦名女山、天几。 山与嵩县、洛宁毗邻,距洛阳市区90公里。景区总面积42区万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831.8米。自晋唐以来就是中原地区的旅游胜地。 《西游记》说:“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名山,唤为花果山。”又说:“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真个好山!”这“好山”,经有关部门考证,确认河南省宜阳县的花果山就是吴承恩笔下《西游记》中花果山的原型(见《华夏旅游网》)。 花果山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在古代史书中,与江西庐山,湖北武当山等并称为“七十二福地”。清乾隆15年重修庙宇碑记:“斯山也,即西游记所称齐天孙佛成圣处。”历代达官显贵,文人墨客慕名而至,留下文采飞扬的题咏之作和种种逸闻趣事。 花果山大小10 8 座山峰,主峰海拔1 8 3 1 .8 米,总面积2 0 余平方公里。位于古都洛阳市宜阳县西南,主峰海拔1831.8米,森林覆盖率77.5%,夏季最高气温26℃。奇峰林立,怪石密布,飞瀑高悬,烟云浩渺。兼有黄山之奇,峨嵋之季,泰山之雄,华山之险,素有“雄峻赛五岳,奇秀冠中原”之称。碑载为齐天大圣孙佛成圣之处。 花果山全境有有水帘洞、杨船洞、石院墙、石帘山、龙潭瀑、摞摞石、灵霄壁、登云梯、南天门、玉皇顶、西佛泉、瑶池、一线天等,千姿百态,景色天成,不愧为&雄峻赛五岳,奇秀冠中原" 花果山俏丽的风光,引来历代文人墨客留恋称道。白居易、韩愈、刘禹锡、李贺、邵雍、张耒、元好问、唐伯虎等均以花果山为吟咏内容,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传世佳作。 话说这洛阳真个就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太多的名胜古迹让人眼花缭乱。

一 花果山 花果山位于河南省宜阳县西南部,是西游神话小说的创作原型,面积为 42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8.4%。主峰海披1831.8米。景区4个:岳顶风光 区、寻古觅圣区、七峪潭瀑区、珍稀动植物保护区,景点2100多处。 此山主要特点是:山奇、石怪、洞佳、水秀、雾美、林茂,具有神话幻想境界。 山、玉皇顶拔地突起巍峨壮观,南天门崖壁陡峭峻极入云:锯齿山,参差错落,宛如一组三藏赴西天取经雕塑,麦穗山,金光灿烂,如临村外麦场;石帘山,纹理清晰,似珠窜倒挂天空。此外还有云海三岛、梯子沟、仙人居,顾名思义,各有奇态。 石,唐僧石正面象和尚拱手站立,背面头部如小山悬空。号称飞来石、寒心石、象杂技师倒立单脚蹬坛;老人石,腰驼背弓,形象逼真;摞摞石,两石相摞,接触不足方尺,顶端可建房,四周如大厦挑 二、锦屏山 锦屏山是宜阳县城的天然屏障,也是人民群众的游览胜地。山势拔地而起,巍巍壮观。据传说,过去柏林如海,古木参天。山,俗称柏杷山,体如雕琢,色如翡翠,峭如立壁,峻若岩墙。唐女皇武则天赐名曰:“锦屏”。 所谓锦屏,是指宜阳自西而东一字排列的12峰,它严若12幅锦色之条屏。其中最高为“玉桂峰”、其次为“文笔峰”。“玉柱”之东有“老人”、“烟霞”、“奎壁”、“桃花”诸峰。“文笔”之西有“双壁”、“左狮”、“夕阳”诸峰。“文笔”和“玉柱”之间还有“栖云”、“书带”、“香山”诸峰。山峰并立,犹如一幅幅丹青画卷高空而悬,历代名人,凡到宜城,无不登高远望。即兴咏怀,怀许多诗文镌刻于山崖之上。唐武后曾于此亲题“锦屏观山”四个大字。 三、九龙洞 白杨乡板沟村,顺村外山沟向北走5里。迎面有山壁立,俗名半坡山。县志载为半壁山。山北侧半坡处有一天然石洞。洞口原有雕梁画柱卷檐亭。迎西题为“九龙圣母洞”,现只存石碑两通,分别为明万历年间和清咸丰年间所立。洞内潮湿幽邃深暗,深1公里多。距洞口不远的地方,突然撮合。要通过需要1人双脚先滑过去,背依地溜过。这叫过马鞍桥。再里洞陡然敞开,叫大殿,为游人憩息的地方。再里,有1米见方的水池,需跳进池内才能前进,这叫净身池。再里,一枯进当道,井深莫测。需从井旁手攀洞壁侧身而过,再往里,便是龙潭。望不见源头,深不能见底。潭水出来,流入枯井。用手电筒探望,不见井底,不知水流向何处。洞内顶壁石柱耸立,石幔悬挂,怪石嶙峋,千姿百态。异景奇幻使人如游仙窟。 四、李贺故里 昌谷(今宜阳三乡)是唐代诗人李贺的故里。 三乡村东的连昌河源于陕县,自西北向东南穿谷而过,经洛宁县东北境入宜阳三乡,注入洛河。昌谷就在连昌河与洛河的汇合处,昌谷之名即以连昌河谷而得。 五花寺塔 五、灵山寺 宜阳县城西,沿洛河南岸7公里处,右侧山崖陡峭,怪石嶙峋,几株古柏倒挂。山泉淙淙有声,这便是灵山。寺院在崖顶上面的平地里。寺的主体建筑是坐南向北,按前后顺序是山门、天王殿、大悲阁、大雄殿、藏经楼。东西两厢房各22间,寺院两侧建有僧房禅院,总计建筑近百间,面积1600多平方米。据旧县志记载,寺院始建于金大定三年(1163),明、清两代几次重修。大悲阁、大雄殿梁柱大架仍为金代原物。大雄殿内5尊塑像,其中1尊高2.1米,为明代艺术佳品。大雄殿前矗立着明成化十七年(1459)镌刻的四面石佛塔1座,高丈余,浮雕清晰,形象逼真,另外现存和尚墓塔16座,为全国现存8处塔群之一。石碑61通,都是珍贵的历史文物。 灵山寺原名报忠寺,因传说大雄殿为周灵王葬处,因而得名灵山,寺又因山得名“灵山寺”。 六、光武庙 在县西三乡村北的汉山之巅。据史书记载,东汉建武三年光武帝降赤眉于此,明帝即位降诏于此立庙。后周显德五年(958)重修,元至正十年(1350)复增修之。现存建筑44间,基本全属明清建筑遗物,计有山门3间,大殿5间,东廊已塌,还有西廊9间。除主体建筑外,另有马王庙、皇姑殿、子陵宫、钟楼、奶奶庙等。这此建筑残破严重,如不采取措施。实有彻底毁灭的可能。 七、龙潭寺 位于张坞乡岳社村南龙潭河东,今以大殿结构造型可推断为金代所建。现存大雄殿、天王殿、东配殿、僧房计17间,另有土窑7孔,总占地面积1亩多。院内石碑2通,碑面风化脱落,字迹模糊,读不成文。从其中一通中可见“天和元年”字样,是否为创建年代尚不能确认。寺院西、北两面各有僧塔1座,一为“静如和尚塔”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一为“晓岚云公和尚”,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 八、福昌阁 位于韩城乡福昌村北,据旧县志记载,隋朝曾建福昌宫,但无确凿考证。现存建筑始于明代,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全面修葺。